邮件订阅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诸多途径酝酿破局
2014.06.18
加工贸易数据的下滑引起了产业内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成本、品牌、贸易便利化等诸多路径共同酝酿着加贸升级的能量。
“加工贸易明显下降”已经连续成为海关总署月度外贸数据解读中的第一特征。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87万亿元,下降8%;1~4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55万亿元,下降6.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1.5%。其中出口下降6.1%,进口下降7%;1~5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3.25万亿元,下降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1.6%。其中出口2.05万亿元,下降4.8%,进口下降6.1%。
同时,在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加工贸易,修订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加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力度,形成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内陆地区有序承接的新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加工贸易下滑的趋势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外贸转型升级密切相关,要提升加工贸易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必然趋势?
谈及加工贸易下滑的原因,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最主要的因素。
此前多年,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得加工贸易在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度高达50%左右。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之后,这一数据已经跌至30%。
“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更大。”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副研究员章海源表示。
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培养自主品牌摆脱“为别人打工”的被动境地。“这样自然会使得加工贸易份额逐渐下降,一般贸易则稳步上升。”章海源说。
此外,加工贸易下滑也意味着我国外贸转型升级过程中还有一些关系“没有理顺”。
“近几年来,加工贸易正在从沿海逐渐转移到内地。问题在于,内地虽然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占有优势,但物流和通关成本却要高出许多。国际陆港的建设热火朝天,不过还有很多配套的海关政策不能完全实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指出。
能否享受宽松的通关政策对于企业来说无疑至关重要。赵玉敏告诉记者,目前“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的模式已经在沿海地区推开,但在内地,能够享受此便利的还只是信用级别最高的AA类企业,大部分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仍然需要承担高额的交易成本。
如何破局?
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外贸的整体非常重要。但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加快出口退税、提高通关效率等促外贸的措施对于加工贸易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加快退税和贸易便利化的效果无法冲抵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下滑的趋势仍将持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研究员高凌云直言。“目前较好的办法是鼓励采取电子商务等新的交易方式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此外,要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动开发创新性产品。”“现在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根据政策导向,结合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争取把技术研发、结算中心等核心环节吸引到中国来,在研发、设计、渠道等领域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进发。”章海源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汪巍再次强调,加工贸易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必经之路。“目前空客飞机的生产链已经分散到全球各地,比如在欧洲生产一部分、在中国生产一部分、在印度或其他国家生产一部分。如果中国能够通过完善加工贸易竞争力获得核心部件的生产地位,也有助于国内企业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汪巍举例说。
来源:国际商报